Text:何慧洁中医师|Edit:JJ|Photo:More|Source:More
黑眼圈 、眼袋、红筋形成原因
黑眼圈:
眼圈呈暗紫色,多与血气循环不佳有关,属血瘀型,由于局部气血不通,瘀血停滞而致,此类患者多见手足不温,容易周身酸痛。若眼圈呈灰黑色,与肾气不足有关,此类患者易觉腰酸膝软、夜尿多而清,平时可多吃色黑或补肾气食物,如黑豆、芝麻、核桃等等。另外,还有1种人的黑眼圈与鼻敏感相关,如果可以妥善处理好鼻敏感问题,黑眼圈亦会大为改善。
眼袋:
眼袋和眼部浮肿经常令女生感到困扰,中医认为与脾、肾有较大关係。脾虚引致水湿运化失常,眼部浮肿明显,又中医说肾主水,肾气不足或肾阳虚致水湿内盛,也易见眼袋眼睑浮肿。另外,眼袋或眼部浮肿的朋友要注意日常生活要避免过鹹或浓味的饮食,睡前1小时避免大量喝水。
眼白浊见红筋:
都市人常见眼白浊、眼乾、红筋多,并见眼眵多(即眼屎多)。若工作压力大,休息不足,阴虚火旺易有此问题。当然若长期有此问题应求诊注册中医师。
改善黑眼圈、眼袋浮肿、眼乾,可配合食疗及穴位按压:
第1招:红枣淮山薏米水(1人分量)
针对脾虚湿困所致眼袋浮肿,平素易倦,胃胀嗳气,大便偏软。
材料:红枣5粒、淮山15克、薏米15克、陈皮1角。
做法:上物加10碗水煮45分钟,可代茶饮,1周1次。
杞子菊花茶(1人分量)
针对肝血不足,肝火上炎的眼乾眼涩、眼白浊等等。
材料:杞子10粒、菊花6枚。
做法:上物加热水1杯焗5分钟,可回沖至上物无味,1周2-3次。
第3招:穴位按压
睛明穴﹕
位于眼睛鼻侧凹陷处,除可改善黑眼圈,对眼睛疲劳亦有帮助。
攒竹穴﹕
位于眼眉近鼻侧的起点,可减轻眼睛疲劳、头痛。
太阳穴﹕
于眉尾末端后1吋凹陷处,针对外感头痛、眼睛疲劳及其他眼疾等等。
承泣穴﹕
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凹陷处,主治眼疾之要穴,经常按压,有明目提神之效。
迎香穴﹕
位于鼻翼外缘凹陷处,通鼻窍、治外感,针对因鼻敏感引起的黑眼圈。
以上穴位可早晚各按摩1次,用指腹轻轻按压打圈,每个穴位约按揉30次,约5分钟。最后搓热双手,轻轻盖着眼部位置。
何慧洁注册中医师
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硕士,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